你还记得当初ofo爆雷,民众寒风中排队退押金的“盛况”吗?
如今,这一幕再次重演。
只是这次爆雷的从共享单车变成了教育培训,排队的从普通民众变成了学生家长。
可当初ofo的总部还能找到人,但这次优胜教育的总部,一个人都没有。
优胜教育是一家1999年成立的老牌教育机构,巅峰时期,在全国拥有1200多家校区,全职员工超过1.2万人,兼职员工近2万。巅峰时一年营收30多亿。
但这次爆雷据不完全统计,光拖欠的学费就已经上亿,还有众多老师、销售的工资不计其数。
那些在门口排队维权的家长,普遍退费金额都是几万到几十万,还有为了孩子教育卖掉唯一住房交钱的,如今都连家都快没了。
但他们没有等来创始人陈昊的当面回应,而是后来通过直播回应。
他哽咽着将失败原因归结为疫情,并不断保证自己不会跑路,还发表了一篇长文,喊话马云、马化腾、刘强东、张一鸣等一众大佬,让他们伸出援手。
但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:钱到底去哪了?究竟什么时候退钱?
他只字不提。
真是一个表演艺术家,该去竞争奥斯卡。
01
我在「消失的BOSS」系列写陈欧时,曾评价他相比较做一位企业家,更享受做聚光灯下的“明星”。
而和他一同参加过求职类节目《非你莫属》,做过高高在上“老板代表”的陈昊,其实也非常享受“成功企业家”这个光环。
看过那个节目的人,对他的印象应该都差不多:高高在上、咄咄逼人。
动不动就怼人,嘲讽求职者,非常凭自己的主观思维做事。主持人张绍刚曾直接评论他:陈昊跟“疯狗”一样。
但是呢,这样的一个人,偏偏还是一家教育机构的老板。
或许是因为他的父亲是数学家,母亲是科学家,且都是博士生导师,所以陈昊就觉得自己应该延续家风,做一个教书育人的人。
于是,他开始做教育培训。之后他创办了优胜教育,主打:线下K12(小学到高中)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。
但是呢,教育机构的运作方式,早已经脱离“教书育人”的本质了,更像是一个“揽钱”平台:
在这里,销售老师比授课老师要多。
别说一对一,连小班教学都很难实现。
老板想的不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,拓展课程,而是各种开发新校区。
他们以各种折扣来让家长签长单,新校区迅速回本后,就把空闲资金拿出去再开发新的校区,继续套钱。而要想更快铺店呢,那就改用加盟模式。
老板们只想着快速扩张,快速揽钱,却没关注到潜在的风险。
在这次优胜爆雷后,陈昊在直播中,把锅扔给了加盟商和疫情。
毋庸置疑,疫情对于线下的培训机构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。
但在我看来,一个开始的老牌教育机构,抗风险能力真的这么弱吗?
究竟只是因为一场疫情,还是早就开始出问题了?
从直播中我们可以看出:
优胜教育全国近半数校区不符合国家规范,他们只能被迫重新选址装修,导致资金大量消耗;还为减少负面影响,启动绿色退费通道,也影响现金流。
看起来很伟大,但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盲目扩张带来的反作用吗?
他说当疫情爆发后,营收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,但他们没有裁员也没有降薪,当许多加盟商迫于压力跑路后,他们又再次接手了80家校区。这才导致自己出现了现金流危机。
陈昊情真意切,像一位燃烧着自己为了他人的好老板。
但员工不是这样说。
从去年开始,优胜教师的绩效就已经从固定课时费改为分成模式了。
开始集体裁大量基础岗位的员工。
老师的工资也开始被拖欠,在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加高老师的授课时常标准,达不到就扣钱。
另外,他们又开始要求授课老师做销售,给他们规定指标卖课,卖不掉继续扣钱。
教育机构最重要的是谁?不是老板,而是老师。
当公司一次次的压榨老师的利益,那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:优胜的老师骤减,都没有老师愿意来上课了。
没有老师,又哪来的学生??
另外,退费风波也是从去年就开始了。
在天眼查上,优胜教育上过三次海淀市场监管局发布的消费预警"黑名单",目前周边风险1248条,中国裁判文书网也显示,关于“优胜教育”的文书有175篇。
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什么?一家老牌的教育机构,教育能力根本跟不上。
他们太重视前段的销售,后面的老师很多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。
教学质量上的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,根本留不住学员,也招不来新的,自然业绩少了,退费也多了。
而最让人觉得愤懑的是:
就在爆雷的前几天,优胜还在疯狂推优惠课程,很多家长不知道情况交了钱,没几天,校区就关门了。
这还只是校区内的矛盾,而在这背后:
陈昊赶在爆雷之前,将法人转给了自己的母亲。
他说是担心自己被劳动仲裁,没法贷款,但是在法人变更之前,他成立了泰州牛师来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。而在去年,他也注册了好几家新的公司。
这些举动难免让人觉得他是在先通过打折吸报名费,然后一段时间后宣布经营不善,让法人宣布原公司破产。但其实悄悄地把资金都转移,准备跑路。
但是陈昊却否定了这点。
他说自己是为了做线上教育,自己也不会跑路,他也想解决问题。
但他却还是不提钱都去了哪,而是寄托希望在投资商身上,他点了一堆圈内大佬的名字,说只要有人能接手:“5000万左右北京地区就能解决,有1个亿全国能完全解决。”
觉得挺好笑的,他真的觉得投资人傻吗?
你会发现,这根本不是一场疫情的锅。
而是这些年里,陈昊盲目的扩张加上管理的混乱,导致优胜的口碑越来越差了。
看看家长们的反应就能知道:大家现在的诉求不是开课,而是退钱。
教育机构行业,本身就不是靠着规模取胜,而应该是“口碑”至上。
当口碑倒了,投资人再砸进去的钱不就是打水飘?
02
其实你会发现,教育培训圈子里,“陈昊”太多了。
近年来,爆雷的培训学校太多了。归根结底的问题依旧是那几个点:太偏重于营销、盲目扩张、管理混乱。
基本都是靠的就是疯狂的营销抢人,然后拿着预付款疯狂扩张。
在管理上,根本不在意教学质量,而是夸大教学成果,把家长当傻子。
这就导致他们都是在赚“快钱”,预付款模式很容易在遇到突发事件时,瞬间崩塌。
而在这背后,更深层次上,我觉得如今学校给学生减负,就是一个谎言。
原本学校照常安排,老师给学生正常上课,啥事也没有。
可教育部要求减负,家长又没法早早接回孩子,而且选拔人才的方式也不变,这样下来唯一受益的不就是那些疯长的课外辅导行业吗?
之前看到过一份统计报告,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元,参加的学生规模高达1.37亿人,我国参与课外辅导的学生占全体在校学生的36.7%。在一些一二线大城市,这个数据更是高达70%。
减负催生着课外培训机构生意爆棚,但是对于培训机构的监管并未跟上。
想要培训机构退费,永远是难上加难。
要是遇上突然爆雷,家长的钱多半只能打水飘。
中国就有32家教育机构“倒闭”、“跑路”
除了让家长自认倒霉,和寄托于这些爆雷的老板有良心,在监管上,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?
03
陈昊曾大骂跑路的教育机构时说:
“创业再难也不能坑老百姓、坑员工,这些跑路的,从逃避责任那一刻起也判了自己死刑,害人害己。”
而如今,他坑了百姓,坑了员工,但宣称不跑路。
可究竟要怎么解决,钱什么时候退,他没说。
他只会叫大家关注他的抖音直播。
难道他也要像罗永浩一样,先立一个“真男人”人设,收割一批流量,然后开始改行上节目,做直播带货了?
依我看,完全有可能,因为他毕竟那么热爱上节目。
不过他和罗永浩不同的是,罗永浩可是有一批忠实的信徒,他的培训机构学生能信他吗?
亦或者他寄托于自己的线上教育平台能成功?
我看可能性也不大,毕竟如今线上教育平台大佬也太多了。又有投资人愿意投给他这个口碑已经崩掉的人吗?
不过我还是希望他能翻身。
毕竟还是要还钱的啊!